<track id="vr6cc"><strike id="vr6cc"></strike></track>

<table id="vr6cc"></table>
<tr id="vr6cc"><label id="vr6cc"></label></tr>
    <track id="vr6cc"></track>

    大公网

    大公报电子版
    首页 > 艺文 > 大公园 > 正文

    ?东言西就/一纯万岁寄遥思\沈 言

    2023-02-09 04:24:47大公报
    字号
    放大
    标准
    分享

      二月六日,饶宗颐教授逝世五周年。遥想五年前,在“绵亙万里──世界遗产丝绸之路”专题展览外,惊闻敦煌学一代宗师辞世噩耗,悲痛错愕一时无以复加,彼时情景迄今历历在目。逝者如斯夫,五年时光匆匆而过,饶公作为导夫先路国学大师的影响力,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符号的感召力,却始终坚如磐石。五周年忌辰之际,香港中华书局与饶学联汇、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共同主办饶宗颐纪念座谈会暨《一纯万岁寄遥思:饶宗颐纪念文集》新书发布会,获三十馀位知名专家学者鼎力支持,从天南地北齐聚线上线下,共同追思怀念饶公,意义殊胜。

      事缘饶公致力学术交流与发展,多次在香港召集国际学术会议,成立研究中心,广邀内地学者访问香港。纪念文集作者多为当年接受饶公邀请来港访问的内地学人,在饶公亲炙下研讨学问,撰写专著。诸多纪念文章因此机缘成文,加之饶公学生和助手回忆,文集聚沙成塔,从简牍考证到古地考辨,从甲骨通检到敦煌研究,从金针度人到饮水思源,从春风拂璋到纸墨留香,从绿隙红蔫到天地遗芬……不仅追溯饶公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,而且追忆饶公言传身教的为人为学点滴,情真意切,感人至深。《一纯万岁寄遥思》一书主编郑会欣教授亦感叹饶公推动学术交流事业不遗余力,贡献良多,感言本书作者如今已成各学术领域领军人物,却能于百忙之中一呼百应,共同撰文缅怀在饶公身边的日子,实属难能可贵。

      纪念活动现场,经由众人之口,饶公音容宛在,恍若重生。那是治学游艺、读书行路的饶公,那是博古通今、学贯中西的饶公;那是率性天真、幽默谐趣的饶公,那是虚怀若谷、豁达大度的饶公;那是提携新进、奖掖后辈的饶公,那是平易近人、春风化雨的饶公;那是古道热肠、广结善缘的饶公,那是大公无私、慈悲喜捨的饶公;那是继往圣绝学、开学术太平的饶公,那是万古不磨意、中流自在心的饶公……饶公的学养与修为,饶公的人格与情怀,饶公的造诣与成就,正如庄子在《齐物论》中所云“参万岁而一成纯”,早已超越时空,由刹那变成永恒。

      除学术界和艺术界之外,饶公与本港出版界亦颇有渊源。联合出版集团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便与饶公结缘。饶公曾挥毫写下“文化动力”墨宝,以兹作为对于文化出版的一种肯定乃至期许。无论是《敦煌石窟全集》的出版,还是“香港敦煌之友”的成立,都离不开饶公的支持与帮助。饶公与香港中华书局也有着长达数十载的合作关系,从史学论文集《选堂集林.史林》、《选堂集林.史林新编》的先后问世,到甲骨文研究里程碑式学术巨著《殷代贞卜人物通考》的重新面世,再到香港史研究著作《饶宗颐香港史论集》的横空出世,而今文学史研究著作《选堂集林.文辙.附新编》亦正在密锣紧鼓筹备之中,饶学出版可谓前赴后继,生生不息。

      饶学宝藏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,一如中央文史研究馆袁行霈馆长所言:“饶公为学,涵盖华夏,旁涉欧西,器宇博大,缜密入微。举凡经史百家、诗词曲赋、文字训诂、版本目录,暨乎香国梵音、流沙坠简,靡不覃研精思,超诣独造。洪洪乎,浩浩乎,未可诘其涯涘也。”传承饶学与中国文化,出版机构既义不容辞,也责无旁贷。在饶公仙游五周年之际,有幸参与纪念活动,见证力量汇聚、薪火相传,不胜感慨,不胜欣慰。祈愿饶公精神永存,为吾辈、为后世,长明不熄,烛照前路。

    点击排行

    日婬片A片AAA毛片在线
    <track id="vr6cc"><strike id="vr6cc"></strike></track>

    <table id="vr6cc"></table>
    <tr id="vr6cc"><label id="vr6cc"></label></tr>
      <track id="vr6cc"></track>